2021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高三物理备课组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两套试题,总体呈现出强化基础性考查、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灵活性、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等特点,切实贯彻落实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本次高考试卷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尤其极力回避了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得高分的现象,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具体表现为:
(一)回归课标和教材
2021年高考物理依据课程标准,贴近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创设典型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引导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内容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深化。例如,全国甲卷第17题创新试题呈现方式,给出某原子核经过α、β衰变后的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图像,考查学生对α、β衰变机制的理解。
全国乙卷17题将教材中半衰期图像稍作改变呈现出来,重在考查学生对半衰期的理解。
电学实验甲卷与乙卷实验题分别考查了《研究平抛运动》《测定电动势与内阻》《测定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这些实验都来源教材。
(二)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关键能力。
试题的命制强调情景化设计,依托国家科技重大发现、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创新实验,推动关键能力在考试中的落实。《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凝练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中涵盖了高考物理考查的六种能力:理解能力、模型建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试卷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景素材为载体,通过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实现以上能力目标的考查。
如全国甲卷18题以“天问一号”靠近火星制动过程为背景材料进行命题。
全国乙卷18题以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获奖成果为背景材料考查天体运动相关知识:
全国乙卷24题以学生常见的拍篮球为情景,考查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功的定义式:
(三)遵循课程标准,突出主干知识。
《考试大纲》被逐步取消后,《高考评价体系》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则是高考科学化、规范化的指导性纲领。本套试卷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核心物理概念、规律、思想和方法等内容设计试题,为考生的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试卷中涵盖了力学和电磁学大部分核心内容,由于试题容量限制,本次试卷并没有考查物体的平衡、交流电、波粒二象性等复习中经常覆盖的知识,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也没有深度考查。
总之,整套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回归教材,实现了考试与教学两者的统一,促进了“教考和谐”局面的形成,对基础教育起到正向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培养关键能力。
高考物理通过丰富试题的呈现形式、设置新颖的问题角度等方式,增强试题的灵活性,考查学生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引导学生培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全国乙卷第21题通过呈现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以及木板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要求学生综合分析两幅图像的特点,建立物块和木板的整个运动过程,从而提取图像中的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对学生信息加工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第25题对常规的金属棒在导体框上运动的情境进行了创新,呈现导体框和金属棒在斜面下滑经过磁场区域的情境,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和受力情况更为复杂,考查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今后教学和备考的启示:
1.引导考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坚持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核心,贯彻“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查内容,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实现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
2.弘扬科学精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验探究和利用图像获取信息能力教学,复习备考中要多接触不同的和陌生的图像解决物理问题。创造条件把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以及创新方法、新技术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
3.依托基本模型,提升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物理模型是试题的依托,物理情景是试题的载体,今后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且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
在训练解题方面,重点要求考生能从试题中提炼出物理模型,或将实际问题情景转化成物理模型,最终在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上下功夫,关注知识迁移能力训练,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 .抛弃题海战术,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与学科方法。重点落实在强化物理观念的形成、将物理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渗透到每一道试题中,针对每一个物理情景,通过多项设问、一题多解、因果倒置、同类归一等手段,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内容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