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高三历史备课组
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坚持立德培根,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彰显了疫情防控下的常态化高考和高考改革深入推进形势下高考两个时代特点;突出突出了对关键能力考查和顺利衔接平稳过渡的特点,积极发挥了服务选拔和引导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立德培根,铸魂育人,时代气息浓厚。
纵观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立德树人的时代气息浓厚。通过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考生在完成高考历史作答的过程中,既给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给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潜移默化中,润物细无声。如全国Ⅱ卷第29题通过考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白色恐怖中,及时召开八七会议,调整斗争策略,揩干了身上的血迹继续前进的史实,凸显了的就是中共党人为了民族为了人民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第30题通过考查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政府民主普选团结了各阶级抗战巩固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史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团通过探索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以此来团结各阶级努力抗战,为了民族大义的艰辛探索精神。再如全国Ⅰ卷第30题通过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即将胜利之际,针对一些人的认识误区,强调要继续联合资产阶级,以便更好地在新中国建立后恢复发展经济的史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做出了高屋建瓴的决策,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第31题通过考查中国共产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史实,体现了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改革进取精神。还有全国II卷第41题以清代和新中国对海河流域的治理举措和效果对比,突出了新旧社会的巨大差异,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引导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全国II卷第26题通过对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考查,科举制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代表,对西方后来出现的文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这传递的就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信息。这些试题无疑都是对立德培根,铸魂育人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的素养,在激励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油然形成,并深深地镌刻在记忆的最深处,伴随在今后人生前行左右。
二、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实现健康成长。
2020年的历史试题在继承了2019年试题五育并举风格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发展。这既是对新时期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地深入贯彻,也是通过对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第全国Ⅱ卷第24题对角抵(中国式摔跤)的考查,第33题对雅典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彰显人文精神的考查,就是通过了解古代社会非常重视的体育活动为素材,鼓励学生形成重视体育健康的观念。全国I卷第25题以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挖掘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是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以美育人跃然纸上。全国I卷第26题通过清代族普修订内容“持家立业、报效祖国”内容,非常好的呈现儒家德治中“齐家治国”的育人爱国理念。全国I卷第33题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的教育观念为命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全面发展观念的悠久历史渊源和其作为人类共识的必然性。
全国I卷第32题通过对古代雅典公民陪审团的职权内容,揭示了雅典城邦在司法实践中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的实质,反映的就是对德治中法制素养的考核,目的就是引导与培育学生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与行为习惯,做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全国Ⅱ第47题以科学家竺可桢在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为素材,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探索与创造,实现了对劳动创造强国的教育考查。
三、稳字当头,改革求变,突出关键能力。
纵观2020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不难发现两个特点,一是疫情下的常态化高考。常态化表现在试卷结构稳定,全国Ⅰ卷Ⅱ卷都是12道选择题、两道必做题和三道选做题;12道选择题中的第24-27题是中国古代史部分,第28-31题为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第32-35题为世界历史部分;第41题体现的就是近年来保持不变的特点——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第42题为论证观点题,全国Ⅰ卷第42题要求拟定书名,然后进行史论结合论证说明,类似于今年有些地方模考训练的书写书评概要题,全国Ⅱ卷第42题要求自拟论题,然后进行史论结合论证。试题难度适中,与2018年试题难度基本相当,甚至略有降低,这从文科考生走出考场的表情就能看出来,选择题大多数同学最多错一两个,错三个以上很少,全对人数也不少。试题难度的降低,主要是为了降低疫情对不同考生群体的影响,很好的彰显了高考对公平正义的最好诠释。
二是高考改革深入推进形势下高考。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试题一直在积极的响应着国家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稳中求变,如继续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全国Ⅱ第25题梁思成林徽因发现实物遗存,印证了敦煌莫高窟壁画关于大佛光寺(文物遗存)记载的真实可靠;第28题以中国近代史上外企在华对不同行业投资额的变化为题材,集中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再如如增加对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考查。还有在被誉为“高考改革试验田”的第42题的命制上,命题人年年在尝试不断的突破,从2018年到今年,创新力度非常大,这一方面给中学教学的复习备考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更好的实现对一核四翼四层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贯彻和落实。
2020年历史试题,在深化高考改革中,稳中求变的突出表现就是加大了对必备能力的考查。关键能力就是能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全国Ⅱ卷第25题就是一定程度上考查了辨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属于图像史料,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就是实物史料,通过研读史料后,得出了图像史料与实物史料可互证的结论。全国Ⅱ第第29题,考查的是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考生如能根据题干材料所给有效信息,将其置于大革命失败这个背景下去分析,就可联系到八七会议史实,最终会迅速做出正确选择。全国Ⅰ卷的第28题,考生如能根据题干所给时间“1876年”,将材料内容置于洋务运动促进西学传播及民族工业产生这个大背景下去分析,可迅速做出正确选择。全国Ⅰ卷第42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客观叙述历史事实的能力,考生拟定书名后,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做支撑,恐怕很难完成书名涉及内容论证介绍。全国Ⅰ卷第29题,考查的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20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不统一,全国度量衡不统一,这种社会存在决定了商业贸易的不顺畅,即商业贸易中交易成本大大提高。全国Ⅱ卷第41题,通过清朝与新中国对海河治理的对比,考查了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全国Ⅱ卷第26题,考查的是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明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的匠户从征收产品转变为征收白银,透过表现看到的本质就是,官营手工业匠户大量面向市场,民营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所以这种政策冲击了官营手工业的地位。全国Ⅱ卷第34题,透过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的表象,看到的本质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职色彩,立宪是虚,君主是实。全国Ⅰ卷、Ⅱ卷的第42题,集中考查了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
总之,2020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在新旧高考衔接、疫情影响巨大和高考改革深化的特殊时刻,给社会提供了彰显公平公正的满意试卷,给广大考生提供了一次全方位展示学科核心素养、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被综合检验的舞台,也很好的实现了对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