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处理也是一种智慧
个人简介:
程伟,高中政治教师,现为高二(7)班班主任长期担任文科择优班和文科补习班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学科素养。曾获得市级说课比赛一二等奖,区优秀教师等荣誉。
教育理念:以责立人,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就需要具备“管理智慧”。作为班集体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要对学生的思想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班主任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和期望,也担负了更高的要求和责任。
时移世易,万物皆变。对于成长于2000年初的我们来说,老师的话被奉为圭臬:老师的表扬会让我们欣喜不已,老师的批评会让我们内省深思,老师制定的规则不可逾越。而对于00后的学生,我明显感觉到和以往完全不一样,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四通八达的社会,了解资讯的渠道比以前更宽广,见识更多,眼界更宽,人格更独立,对“权威”的崇拜也更少。但客观而言,与之相伴的是学生的思想也更加复杂和成人化,对于学习、规则等往往有自己坚持的看法,这无疑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挑战。而随着实践我发现,“软处理”也是一种智慧。
一、常规事件上的“软处理”。保护自尊心,是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那么就要注意不当众揭丑,不冷嘲热讽。要因势利导,采用一些个性化的处理方式。如我班一位体育生,有一次连续几节课一直低着头,经过观察发现是在偷偷睡觉。我走到后面摸着他的头和他说:“你可真是睡神”。边上同学听到后忍不住哄笑起来。他立马醒了,转过头来,脸上没有丝毫羞愧或悔意,而是用凶神恶煞的眼神盯着我。此时边上同学呆住了,我也有些发愣。我心中的愤怒开始升腾,准备大声训责该男生,但我控制住情绪,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和他说:“先好好上课。”之后在校园里一次偶遇,我主动朝他微笑并问候,他也朝着我憨厚的笑了起来。后来在和他的谈心中了解到,每天繁重的训练任务让他非常疲惫,上课有些打不起精神;另外由于经常阶段性不在课堂,导致有的课程内容跟不上,坐在课堂上不自觉开始犯困。本来就对未来比较迷茫,而我的嘲讽和同学们的哄笑又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羞愤难抑,才在当场作出那样不符常理的举动。
面对这个情况,我一方面肯定了他在专业训练上付出的努力,并表示理解他所遭遇的困境,但同时也和他一起分析文化成绩的重要性,以及在客观因素之外应该怎样去克服主观上存在的畏难情绪。回想当时,我想如果真严厉斥责也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而且师生关系也会受到影响。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与学生的共情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
二、突发事件上的“软处理”。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突发事件是在所难免的。以往一旦学生违纪,班主任往往采取硬性的、一刀切的处罚性措施,学生表面上屈服了,但可能内心的心结并没有真正解开,思想认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强硬所带来的教育质量往往并不理想。如在本次月考的第一科考试中,我班一位女生因考试时带手机进入考场作弊,而被监考老师依据学校的考试纪律判为“违纪”。按照通常的做法,凡作弊违纪要通报家长来处理,并在全班作深刻检讨。该生一向成绩比较优异,此次出现此等行为让我觉得震惊和不可思议。通过了解发现,该生家长特别是母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上次考试由于没考好遭受了母亲比较粗暴的责骂甚至可能体罚,让她此次考试有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才有了这一次作弊的发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决定学校的处理还是按规矩按原则来,不能让学生得出学校的纪律、规定、制度苍白无力的错误认识。但先不通报给家长,同时加强对该生的教育和引导,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安抚的要安抚。以防此次事件给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障碍和困扰。
班主任应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开阔大度的胸襟,培养应对不良情绪的能力,从而争取从根源上减少违纪事件的发生。要完善处理方式,有时处理方式比事件本身更重要。对于不同的事件,如何适当掌握分寸,区别对待,适度处理,这是关键,不能简单化、粗暴化。而应该找出学生违纪的根源、动机,仔细分析学生违纪的程度和危害性,分清哪些是偶然性、不突出、危害不大的违纪行为;哪些是恶意的、危害较大、产生恶劣影响的违纪行为。对于不同的违纪事件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并不一定要采用刚性的处罚措施,相反,采用“柔性的”措施,进行“软处理”“宽容对待”,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甚至,有些特定的时候,“不处理”也是一种处理,这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