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Conduct us
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请致电
0792-8251070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学府路99号
电话:0792-8251070
传真:0792-8251070
联系人:九江市濂溪区第一中学
学生园地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工作 >> 学生园地
乡音无改,诗意永恒
时间:2024-12-16 10:54:39 作者:盛瑜 点击:

乡音无改,诗意永恒

高三(1)班 虞竣翔

 

 

最近看到一些言论,评价道,中国的方言似乎并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只不过活跃于老一辈人的茶余饭后罢了。甚者更是说道,方言是汉语言的糟粕,是带有口音的年轻人在繁华都市自卑无助的根本原因。对此言论,私以为如鲠在喉,实在是不吐不快。

相比较普通话,方言虽然对于外地人听感奇怪,但其的的确确是中国最高雅的语言。四川话重庆话把雨伞叫做“撑花”,妙不可言。说雨伞大家只能想到一件可以防水的标准化的商品,而说撑花浮现的却是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河南话把小雨叫“滴星”,美不胜收。纵横华夏两万多首宋词,四万多首唐诗,有滴泪、有滴露、有滴水、有滴雨、有滴血、有滴汗、有滴沙,却唯独没有一个诗人能够将下雨和星辰这两个意象结合,想出滴星两个字来。潮州话里把晒太阳叫做“借日”,正所谓“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常借日边红”。山东话把昨天叫做“夜来”,正所谓“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闽南语里把怕冷叫做“惊寒”,王勃提笔写道:“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陕西话里把心烦叫做“恓惶”,李白挥毫成就:“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恓惶”。那些被庸才骂道“土到掉渣”的方言,其实仍旧带着古意盎然的芬芳,馥郁至今。

除去一些城市的地方差异,在江西、浙江、广东、淮语区、吴语区、楚语区,都有大量的城市把勺子叫做“调羹”。把调羹这个动词当作名词来用,这就有趣至极。比起刻板的勺子,调羹二字,立刻便让人想起,“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做羹汤”。此外,也有人写道:“莫问调羹心事,且论笛里平生”。调羹能算什么心事呢?其实不然,这里的调羹代指宰相,因为中国古人认为,治国若调羹,需要讲究火候,五味和合,方能天下太平,此中意境便又上一层。

在中国所有的方言里,普通话的表现力是排名倒数第一的。因为语言是有生命的,任何一种语言,其表现力的强弱,完全有赖于有多少人说了多少年。一代一代的妙语连珠和口吐莲花,在日积月累当中传承至今,像一锅熬煮了千年的老汤,沉淀了源远流长的人间百味,最终凝聚成了我们今天的江西话、四川话、广东话、河南话、山东话、东北话……白话文运动高歌猛进,普通话推广席卷全国,中国的古言旧语已无藏身之地,于是只好躲进了方言里,收敛起曾经的光芒。但是令人悲哀的是,方言的消逝正变得无可挽回,方言已经成为了耳朵的乡愁。

今天的中国青年因为普通话里带了方言口音而自卑,三十年后的中国青年一定会因为父母教会了自己说方言而为此感念。因为那是这片土地烙印在我们语言中的亲切,是华夏先祖遗留给我们的一个念想,像一条跨越星汉的长长脐带,细若游丝,却因此血脉相织。

 

甲辰年三月廿九